起始
某日水群,一个群友发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历史资料,具体是啥我已经忘了,但是我问了下其书的名字,这本书就是现在要讨论的书——《筚路维艰》。
新民主义社会
上一次把这段历史时期和其他时期详细的区分开,还是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令我惊讶的是原来但是中共的领导人不仅支持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要不少人认为这一段历史时期是不可跳过的。文中对于刘少奇的言论,四个自由的口号和这段时期内对于资本家的放任更是令人震惊。在联想到抗美援朝时期上海罐头厂把发霉的罐头拿去支援前线,不仅令人唏嘘。后面的三反五反也是历史书上从未提到的。但是本书也对三反五反比较略写,感觉这段时期也值得进一步调查。
效仿苏联
历史书上对于发展重工业这件事比较清淡描写。但是书中提到党认为应当先发展轻工业才能发展重工业,还认为重工业必须要在国外的援助下才能得以进行。这是为啥什么?值得思考。发展重工业的同时还要求老百姓提高储蓄率,这一点有是为什么?文中也没有提及。但是可以看出,建国后重工业的发展,苏联的工业大礼包应该实实在在的帮了很大的忙。 里面还提到了斯大林一开始对中共并不友好,苏联的工业大礼包是在抗美援朝之后才有的,那么问题来了,在此之前,甚至建国前和抗日时期,斯大林对于中共的态度有是如何的呢?更有趣的一点是:毛泽东在私下表示不喜欢斯大林,想要突破模范苏联的道路,并且在斯大林死后也跟着批判斯大林。尽管批评斯大林后面又在波匈事件后改观了,我们也许可以从中窥见中共和苏联的关系。 波匈事件是一个很大的事件,他使国内的双百政策变为了引蛇出洞,为之后的反右和一系列悲剧埋下了伏笔。但是这个事情本身却并未介绍。日后应该查查。 陈云提出的统招统购,榨干了农民,但是在当时,却并没有更好的方法,因为你到底还是要发展重工业。毛也提出了同时发展一些轻工业改善民生,但是发展的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不再模仿苏联
我们看到了在毛的个人崇拜和全党上下急于求成的作用下,各地疯狂的走向集体化,并且在之后看到了没有机械的情况下集体农业又把苏联的老路走了一遍,毛一直都想避免走苏联的路子,但最后还是走了一遍。 为了超越苏联,毛提出了自己的东西,显然这些东西并不太好,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糟糕。我们看到了信阳事件造成的惨状,看到了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成了饥荒最终的地方。但是出乎意料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原因有一部分竟然是中央权力的下放,基层只对中央负责却不对人民负责造成的,令人倍感意外。 饿死的都是农民,而城市里的人却饿死不多。这次事件在书中被定义成了人祸,主要原因是减产的情况下却提高了采购指标导致的,但是仔细想想,如果采购指标下降,城市里的人又该如何?彼时重工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城市里的人口在重工业发展的脚步中激增,如果不提高采购指标,并允许农民保留自留地,想想之前的粮价飞涨,城市里饿死人也许会造成更加可怕的影响,使中共在日后改革开放反对的声音更大,唉。 书中反复提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庐山会议,这是中央本来决定放缓使却反而把油门踩死的转折,也是毛个人崇拜、彭德怀等人遭到迫害的一次事件,日后也该留意这次事件。
文革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文革开始了。从建国的历史一路看过来,多少能明白文革发动的起因,也多少能明白文革发动具体所造成的影响。毫无疑问的是,文革确确实实是一场浩劫。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数不胜数。但会过头来看,毛对于党内出现了走资派、官僚主义盛行、党内干部开始鱼肉百姓,成为了一个新的剥削阶层等等判断在如今的我们看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至少这些问题在如今的党内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苏联的斯大林对此采取的方式是是用暴力机关直接对党内进行清洗。毛不想走斯大林的老路,于是他把希望寄于群众,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文化大革命——这个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民粹运动,的发动。 但尽管不可否认文革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他在事实上也清洗了国家内所有的高层和中层人员,使得日后的改革在高层和中层没有多少阻力。 有时候也会幻想另一条世界线,如果毛的去世稍微早一些,比如在邓被委以重任之前,那么也许国家当权的就是四人帮,邓派于四人帮的斗争也许会推迟改革开放的时间,甚至会使中国无法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而如果毛去世的晚一些,那么有可能邓会再次被冷藏直到毛的去世,甚至死去,改革开放的进程被推迟或者由于邓的时日无多而走更多的弯路。 在文革中最重要的文件,那就是571工程纪要了。这一文件诞生于70年的庐山会议之后(另一个庐山会议,这个会议也很重要),直接导致了林彪事件。而这份直接批评毛的文件却被毛下令下发至党内干部,哪怕影响了毛的个人威信。而今天这个却成为了禁书。令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