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ti14在前几天结束了,忽然间发现距离我第一次开始玩dota2这个游戏已经过去了快十一年,而上一次玩也已经是三年前了,有感而写。
缘起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周围的人大多在玩lol,可是lol需要实名认证,我的qq很早就绑定了我自己的身份证号,这直接导致了我玩不了lol。玩不了lol这件事给还在上小学时候的我上了朴素的一课:人不能太老实。我懒得注册小号,而qq又不能改身份证,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听同班的同学们讨论lol的打法,而我在一边只能看着。
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个游戏叫dota2(后文简称dota),而且还比lol难,可以玩到比他们难的游戏让我有种小众的优越感,而且dota允许未成年人游玩,只是3小时后收益减半,5小时候收益归零而且不能继续玩,这倒是无所谓,因为dota的英雄不用买,而饰品又得花真金白银,这使得收益显得无可厚非。
dota确实有些难,在新手教程时的反补甚至没有键位提示,我去百度搜才知道得按a键才能反补。通过新手教程后我兴奋的去开了一把匹配,然后毫不意外的被血虐了,玻璃心的我在游戏还没结束就被队友骂退了。那一夜我思索良久,决定还是从人机打起,在后面我断断续续的打了五十多把人机,才敢再次开始匹配。
有了一些人机的经验后,打匹配多少也不至于被喷了,这时候dota的乐趣也显现出来了,长时间的对局和高强度的博弈,都让我彻底沉迷进这个游戏中。
安利
但是一个人打dota还是有些寂寞,于是我试图把这个游戏安利给我的一些朋友,但是我的朋友也在给我安利lol,我说我的qq号玩不了,“那你为什么不开小号呢?你不愿意接触我们玩的游戏,那我们又为什么要接触你的游戏呢?”。于是我注册了个小号去陪他们玩了几把lol,那几把lol也是我到现在为止打过的少数几把lol,lol这种英雄需要时间去挣金币来买,每周免费英雄轮换的机制也十分讨厌。我买的第一个英雄是大虫子,因为我在一个活动中抽到了他的皮肤。
作为交换,我成功的把我的两个朋友拉过来打了dota,这两个朋友也是我到现在为止唯二成功安利成功的人。他们陪我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组成了我初中生涯的大部分游戏生活,后来上了高中,开始了寄宿生活后,打dota的时间就变少了,上大学后就几乎没打过了。
一些回忆
小时候的电脑是老爸在电脑城配的垃圾电脑,四五千的价格连个独显都没有,intel的核显打起dota来连不仅所有特效都得关,分辨率调低,连渲染率都要调到一个比较低的挡位。后来我自己在淘宝上买了个独显,才勉强在一个说得过去的画面下顺利游玩。在我上考上高中后,买了我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买的时候没注意显卡,买了1050ti显卡的笔记本,显存我记得只有6g。但是这个配置已经可以在1080p的分辨率下有一个不错的画面了。但是高中玩的少了。后来上了大学换了更好的电脑,虽然下载了dota2,但是再也没怎么玩过了。
虽然我们一开始打的是国服,但是完美的服务器说不上是多好,掉线的情况时常发生,dota有暂停的好处也就显现了出来,有时候有人掉线,一般都会有人赞同,然后公屏打字:“2min”,意味等一会。但是一般等待的时间都不止两分钟。有时候这两分钟双方都会放下游戏里的爱恨,一起愉快的聊天,比如编造掉线的人要去晾衣服这种。现在想想,三个初中的孩子和一群老登在游戏聊这些家常,还挺有意思的。
没换起源2引擎之前,十个人总是得在一个河道界面等四五分钟时间,如果太长就得重新匹配,而那个没连进去的人就有几分钟的不能匹配惩罚。有时候等的时间比较长,一群人就会在那个界面聊天。后来换了起源引擎,游戏匹配上后几乎秒进,第一次秒进的时候惊到了我,事实证明底层代码还是可以更新的。
最深刻的一场对局是一次二打四,那时比赛打到二十分钟的时候我们非常劣势,然后我断线了,好不容易重连回来发现我的一个朋友和另外两个路人也退了,对面也退了一个。我是蓝猫,另一个朋友是火猫。我们两个继续打了下去,打的时候我开玩笑的说,这把打赢了我们可以吹一年,我们确实赢了。蓝猫有控火猫有输出,我们成功推下了对面。这局没有吹一年,我一直吹到了现在。
dota的英雄太多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玩啥,恰好游戏里有一个全英雄挑战,我就把每一个英雄都玩了一遍,有些英雄我连跪了五六把才能赢一把,有些英雄玩着难而且不好玩,这个挑战也让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英雄,和一些赖皮的玩法。
我开始注册max的账号,开始接触steam,折腾饰品和余额,一开始在steam的市场上卖饰品,后来发现可以通过max来购买饰品,那时候饰品市场还没那么繁荣。但是菠菜已经有了,我也会通过max的app来看看盘口。想不到我初中就接触了菠菜,但是那时我没有自己的手机,更没啥钱,所以几乎没怎么碰过。max上可以看自己对局的质量,我的对局都是normal,只有一局high,还是玩船长连跪六把打的high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连跪六把能上high局。我玩的很菜,不到一千分的天梯水平,但是玩的很快乐。
max社区后面也做大做强了,演变成了今天的小黑盒,变为了学生中最流行的游戏社区。而dota只是这个庞大社区中小小的一部分,音量甚至不如lol,而我也不再是学生了。
TI
ti是dota最大的比赛,也是我接触的第一个电子竞技比赛,那时ti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那高的惊人的奖金池了,那时我可喜欢和lol的玩家说我们比赛的奖金比你们的高多了,lol的高管则在一篇报道中痛斥这种向玩家祈祷的行为他们是不会采用的。那时还流传着“cn dota,best dota"的神话,玩家们相信自己给v社氪的金都能被自己国家的选手们赢回来,因此也会有更强的氪金意愿。这么多年过去了,cn data的神话已经再也没人提了,奖金池也再也没人关心,电子竞技挣钱的大头也不再是玩家和厂商们的奖金池,而是各个商家的赞助和渠道的收入,这点倒是和传统体育赛事很像。打开b站上的电竞比赛永远都有着xx产商的赞助,或者xx选手的传闻。时代变了很多,但是ti还是那个样子,没有乱七八糟赞助广告,没有独家的观赛渠道,任何人都可以直播,甚至连高昂的奖金池也没有了,这种纯粹的竞赛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是显得如此格格不入,这条路对吗?无人知晓,但是直到今天,这条道路依旧在延续着。
以及小本子这种新型付费方式。后面小本子开始演变成了赛季通行证,成了大部分网络游戏的标配,包括氪金手游。曾经的小本子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它的初衷是让你可以在游戏里观赛,当然哪怕你不买也可以在流媒体上看其他人的直播,没有限制。游戏里看在有解说的同时,可以自己看想要的信息,还可以自己研究比赛的录像,我认为这种游戏内看比赛的形式非常好。除了看比赛外,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来拿饰品,以前我们开玩笑说,把这些饰品拿完了再卖掉可以把买本子的钱挣回来,实际上我直到今天都没有卖掉这些东西。还有票选至宝选io,预测选手,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比今天的只是做任务拿奖励的通行证好上很多。
如今dota自己却抛弃了小本子,令人感慨。我也开始厌烦这种模式,第一我没时间做这些狗屎任务,更不想充钱。小本子的初衷只是一张在游戏内观赛的门票和支持比赛的形式,现在却把游戏变得像上班一样,我恨它。
cn dota曾经是一个传说,玩家们总是喜欢嘲讽隔壁lol的比赛打不过棒子,而在dota这的棒子则被cn打到关服。“cn dota,best dota”,“偶数年冠军”这都是dota玩家口中的佳话。除了这些赞扬,玩家对于职业选手的要求也非常高,比如“没有冠军,连呼吸都是错的”,有时候还嘲笑隔壁lol对于选手太过宽容,大搞饭圈,导致无法夺冠。这么多年过去了,对隔壁的嘲讽终究还是向回旋镖一样砸到了自己的头上。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cn dota确实有过一段黄金时代,但是黄金时代是何时结束的,就争论不一了。有的人说是在ti6是wings作为中国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在夺冠后被资本搞解散的时候,有的人说是在ti8输掉了近在咫尺的冠军的时候,有人说是在ti10的假赛风波之后。无可争论的是,在ti10之后,属于cn dota的时代,结束了。
看ti10的时候是我最投入的时候,那时我还是大二,刚刚转完专业,满怀着对未来的期待,不仅是对于自己的学业,还有对于cn dota的未来。那时的lgd如日中天,ame稳得好像失去过什么,在淘汰赛上高歌猛进。在胜者组决赛上的时候表现相当不错,和secret对决的最后翻盘更是令人称奇。看完胜决之后,我以为冠军已经是囊中之物,cn dota在四年无冠后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一把。总决赛那一天,我早早的洗完澡并去买了杯柠檬水和一只烤鸡。在自己的宿舍把柠檬水和伏特加混在一起就着烤鸡吃。我想看着lgd夺冠。但是我没看到,lgd在总决赛打的一坨狗屎,不仅仅是bp的问题,更像是装菜,比如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换中立装备,比如ame不合常理的深入带线和队友的见死不救,以及之前的比赛都知道要ban猛犸但是决赛不ban。比赛的疑点越来越多,甚至连雪碧之前的比赛都开始被人研究是否假赛。到底是纯菜还是假赛,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但是在那个时候开始,cn dota在我心中,大抵是死了。
ti10过后,cn dota在ti的成绩就一落千丈了。别说冠亚了,四强都是奢望,中国赛区的直邀名额被砍,长期没有新鲜血液,打了快十多年了,打的还是那一群人,骂的还是那一群人, 看的还是那一群人。cn dota是什么时候死的呢?不知道了,现在的我们只能麻木的看着他腐败。
再后来,便是亚运会,这次把电子竞技加入到了亚运会中,其中有一个项目便是dota,我们原认为,以cn dota的实力在亚洲这儿显然乱杀,但是在决赛上,差点输给了蒙古。甚至第一把还给了蒙古,要是最后真的在决赛上输给了蒙古,那cn dota可以彻底入土了,万幸的是最终还是赢下了比赛,但是赢得非常凶险。这个金牌和隔壁lol的铜牌相比还是非常亮眼的,给这个游戏注入了些许活力,但是不多。也许在另一个ti8或ti10赢了的世界线,cn dota依旧是半死不活的样子,想象中的一个名词拯救游戏的事情不会发生。
曾经的我总是认为电子竞技也不输传统竞技,可以加入到传统的体育比赛中去,但是现在dota加入到了亚运赛的项目中,我却不再这么认为了,如果一个游戏的一切规则都掌握在一个公司手中,并且经常变动,观赏性很高但是观赏门槛也高,比赛的人大部分都驼背近视,它真的也算传统竞技吗?
ti10结束后有民间选手办了一个互联网杯,各大公司派五个人在下班后打比赛,效果居然还不错,互联网公司的队名和以前打io时的队名有的一拼,乐子很足。也许这就是ti的初衷吧,一群爱好游戏的人聚一块打个游戏,就够了。可惜有华为开挂的消息传来,这个比赛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时间来到了ti14,也就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这一年,在每年的ti我都会习惯性的去问问群友:“有希望吗?还是ame吗?”答案大都是,没有希望,还是ame。今年依旧如此,但是在小组赛中,两支中国队的表现很好,并且有些强队淹死在了小组赛。社区中开始起了久未燃起的邪念。但是邪念并没有持续多久,没几天其中一支队伍就淘汰了,死的相当难看,于是全村的希望又一次回到了lgd,哦不现在是xg的身上。几天过去,xg被踢入了败者组,一盘冷水浇在了社区那炽热的心上,到此为止了吧。社区的邪念从冠军滑坡为”没事的,六强也不错了,本来就一轮游的货色。“
但是xg并未停下,”四强很可以了,好好打就行”,“季军是这几年最好的成绩了,就是可惜又要被pv骑脸。”,”什么叫又打入总决赛了?“,”什么叫又打满五场了?“,现实终究不是童话,有一次打满了bo5,又一次亚军,三个亚军终究无法合成一个冠军。也许这是最后一个亚军了吧。比起ti8的不甘,ti10的愤怒,这次只有技不如人。在第二天醒来后打开小黑盒看到3:2的时候,到没多少惊讶。
人生总是充满遗憾,但是在cn dota的末法时代,还能有一个亚军,已是幸事。